北京律师事务所转让,合伙的很干净需要联系
律师事务所转让,需要联系
客户运营社群化
客户运营社群化是律师品牌IP化、法律服务产品化做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这三者有点类似于三个端口:
律师品牌IP化解决的是案源的问题,通过IP打造将客户吸引过来,转化为付费案源;法律服务产品化解决的是交付问题,可以通过法律产品解决客户的问题,帮助客户成功;客户运营社群化是在律师解决客户问题或者帮助客户成功之后更进一步的客户关系维护。
正如刚刚提到的“法律产品是客户与律师新的连接器”。做好了法律产品的落地部署,解决了客户问题,对客户来说我们通过法律产品帮助客户取得了成功。
这个时候可以将客户再聚拢起来,形成同类客户社群,以社群运营作为主要的客户管理方式,从客户社群中再进一步发掘客户的深度需求,并借助社群做好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资源对接,从而让律师从单纯提供法律的主体升级为“客户资源链接平台”。
到这个阶段就从经营产品过渡到运营客户。
不过当前做到这一点的律所/律师团队还很难找到,我们只能拿律师行业之外的案例做解读,其中*典型的案例就是“阿那亚模式”。
阿那亚
当时我看到阿那亚模式是在混沌大学的一期课程,这个模式中*核心的一点就是“不仅卖房子还卖生活体验,不仅仅抓物质文明还紧抓精神文明”,让客户不仅住的舒服,还能得到身心愉悦的体验,真正实现了产品功能价值与情感价值的融合。
以此作为起点,正如阿那亚的负责人所说的“房子交付之后,阿那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才开始”,追求是客户的长期价值。
一旦以客户的长期价值为目标,类似于房子的材料、使用寿命、便捷程度、社区配套都会以高标准做要求,后续也会配套内容运营、公共空间,为的就是留住客户让客户可以长期住下来,并赢得客户的口碑,形成客户的口碑推荐。结果也正是如此,阿那亚95%的房子,都是老客户推荐新客户成交的。
反观我们律师行业,我们一直下说长期主义,其实*有价值的长期主义就是客户导向,但客户导向不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应该是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中*核心的要素就是“客户终身价值”。
如果律师和客户的合作不仅仅是一单诉讼、一项业务,而是长时间的“陪跑合作”,律师也就不会和客户太过计较“审核几页合同、安排几场培训”,更多会关注客户所处行业、商业模式、运作方式,关注客户的长期需要,并以此为基础配置为客户的法律服务(法律产品)。
但也有人会说了,你不能仅仅考虑客户成功,还得考虑律师成本。律师是很忙的,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深度关注客户,客户维护和成本控制的问题不解决,所谓的长期主义、客户导向还是一种幻想。
这句话说得没错,也是这些年为什么律师不够关注客户的原因所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成本的控制,毕竟律师没有“靠山”,得靠着自己赚吃喝,一时半会不见效益的事情对律师来说做起来有点难,但不做的话又很难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一个平衡,这个平衡点叫做“行业律师”。
行业律师的好处在于聚焦于一个行业,以行业为单位一方面将同行业的的客户聚集起来,容易搭建客户社群,另一方面围绕行业做深度研究,形成行业化的法律服务产品。
因为行业内同一类型的企业商业模式、交易方式、组织架构相差不大,通过知识管理积淀业务成果之后可以*大限度地“复用”,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同时也因为聚焦于一个行业,律师不但需要研究业务还需要研究行业,对外输出行业化的法律解决方案(法律产品),也容易打造律师品牌IP。
从当前来看,类似于阳光时代、北京韬安等行业化律师事务所已经实现了良性的发展,形成了自身在行业中的客户社群,并在客户社群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客户各个方面的法律需求,形成围绕行业客户的多元化业务体系。